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推進,人們越來越注重城市建設的品質。人行道不僅是市政道路行人通行的專用通道,而且在對城市景觀的營造方面也產生著重大的影響。而人行道上不可避免的存在著高壓電力井、低壓電力井、綜合通信井、交通工作井、照明工作井等大量檢查井,在滿足井蓋安全性、實用性等要求的前提下,為了營造良好的道路景觀布置,越來越多的工程采用了隱形井蓋,該新型井蓋可將人行道上原有的井蓋“隱藏”到了地下,整體上營造了良好的景觀效果,從而達到了美觀與使用安全的完美統一。
雖然填充式隱形井蓋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非常好的防盜性、美觀性、實用性、防銹性,然而由于這種井蓋與普通的井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導致工程回訪時發現填充式隱形井蓋存在井蓋外框翹曲、鋪裝層開裂或分層脫落、井蓋與井周料石鋪砌不直順、井蓋的平面與周圍地面的不平(凹陷)等現象,降低了井蓋結構的使用壽命。
為了解決目前隱形井蓋存在的問題,參考以往井蓋的施工規范、施工經驗,并結合填充式隱形井蓋的設計,在多次聽取設計人員及生產廠家的現場指導意見并結合現場井蓋位置的實際情況后,不斷摸索、完善解決方案,對隱形井蓋的施工技術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美化提升填充式隱形井蓋施工工法”。該工法技術已在我單位承接的多個人行道及綠化景觀改造工程進行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工法運用BIM技術,結合人行道上檢查井的大小、位置和鋪設材料的規格,分段分區域,事先進行模擬排版試鋪,確定填充式隱形井蓋大小及位置。人行道鋪裝以每個蓋體中點的橫向中心線在路緣石邊設定鋪設路面磚基準點,往四周鋪設鋪裝層避免了以往鋪裝材料到井邊需要切割的現象,井蓋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井蓋的鋪設材料與人行道一致,無需其他特殊材料,便于整體施工;成型后的井蓋整體不變形、面層鋪裝與隱形井蓋底板的抗滑能力強、耐久性優良、便于開啟和維修。在支座底部加設四個卡柱,根據人行道兩側側石確定井座位置和高程,卡柱使用螺栓與井筒固定,并在支座外圈澆筑寬為40cm的混凝土保護圈,避免后期井蓋四周沉陷。
施工前準備根據對已通過進場驗收的配套不銹鋼支座和蓋體進行加工,井蓋尺寸比現場井口尺寸大10cmm以上。在支座底部的兩個對稱側面的兩端加焊“Z”型卡柱;在蓋體底板上加焊鋼筋網;清除井筒四周30cm寬基層。根據設計人行道面層標高,結合施工現場人行道兩側側石高度,采用雙十字線法,仔細調整檢查井井筒標高,提升高度至基層頂標高-30mm,使井筒頂面高程滿足井框和蓋板安裝好的標高與面層平齊。
根據BIM軟件所建的人行道鋪設模型,在施工圖紙上確定出支座四個角的坐標點,使用GPS定位儀放出支座對角點,將支座擺放在井筒上(確保井座四方保持著實,平面與周圍鋪裝的地面高度應在同一水平線上,整體平穩牢固),并使用螺栓將卡柱與井筒進行固定,避免因為澆筑混凝土包邊等工序造成支座移動而導致人行道磚鋪設的偏差。支座外圈澆筑寬為40cm的混凝土保護圈,并與井周基層相連。混凝土和易性應嚴格控制,并及時覆蓋養護。支座安裝時,在井口的磚砌體上先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漿抹平。
放入蓋體時,應先清理支座內的雜物,避免影響平整度、造成日后開啟困難。在蓋體底板表面涂刷環氧樹脂并均布投撒碎石形成堅固毛糙面,增強面層鋪裝和蓋體底板的抗滑能力。在鋪裝層鋪設前應布設高程控制網,嚴格按控制網高程進行鋪設。按BIM模型鋪設圖樣復核放線,用測量儀器打方格,并用對角線檢驗方格是否方正,定出基準線。每個方格應根據路面預制塊塊型尺寸及道路寬度確定,一般以5m左右為宜。然后在樁橛上標注設計高程,以每個蓋體中點的橫向中心線在路緣石邊設定鋪設路面磚基準點(起始鋪筑點),并往井四周進行鋪設,根據鋪磚的方向通過基準點設置兩條互相垂直的基準線。順路緣石鋪磚時,路緣石即為一條基準線;每個井邊的路緣石的基準點同時鋪筑路面磚時,根據形狀尺寸計算好兩基準點之間的距離,兩基準點的距離不宜過大,不宜超過10m;如距離較大,為控制鋪筑進度,應根據工程規模及塊型尺寸宜加設間距為5~10m的縱、橫平行路面磚的基準線。
通過現場試鋪段得知,水泥和砂的質量比在1:5~1:7時,其粘結力和透水性能達到最佳。因此,采用質量比為1:5的“干硬性”水泥中砂做找平層,厚度為2.5cm。施工過程中需確保找平層的平整度,坡度符合設計要求。按放線高程在方格內按線和標準縫寬砌第一行樣板磚,然后以此掛縱、橫線,縱線不動,橫線平移,以此按線及樣板磚砌筑。直線段縱線應向遠處延伸,以保持縱縫直順;曲線段可砌筑成扇形。鋪筑施工時,磚要輕放,并用木槌或膠槌輕擊磚的中心,不得向磚底塞灰或支墊硬料,必須使磚穩定平鋪在滿實的砂漿上,無任何空隙;應隨時用水準尺檢驗平整度,出現問題及時修整;同時,應避免與側石出現空隙,如有空隙應調整均分縫寬,或移在構筑物一側。當構筑物一側及井邊出現空隙可用切割磚填平,必要時也可用細石混凝土補齊并刻與花磚相仿的縫,以保持美觀。
路面磚鋪砌完畢后應進行碾壓機灌縫。碾壓宜使用專用手扶膠輪動碾。碾壓方向與路面方向應與路面磚長度方向垂直,灌縫用細砂,灌砂與振動碾壓要反復進行,直至灌滿填實。當遇到有常受侵蝕的地面,應采用1:2的水泥砂細干漿進行灌縫,分多次灌入并澆水養護。檢測完工后應將分散在各處的物料集中,保持工地整潔。對完工后的面層根據質量要求進行檢測和維修。蓋體鋪裝層鋪設必須以每個蓋體中點的橫向中心線,在路緣石邊設定鋪設路面磚基準點,往四周鋪設鋪裝層,才能避免以往施工工藝中鋪裝層鋪設至井蓋處,往往不能整材鋪設人行道磚的現象,從而實現井蓋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一致,提高觀感質量。
本工法運用BIM技術,結合人行道上檢查井的大小、位置和鋪設材料的規格,分段分區域,事先進行模擬排版試鋪,確定填充式隱形井蓋大小及位置。人行道鋪裝以每個蓋體中點的橫向中心線在路緣石邊設定鋪設路面磚基準點,往四周鋪設鋪裝層避免了以往鋪裝材料到井邊需要切割的現象,井蓋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井蓋的鋪設材料與人行道一致,無需其他特殊材料,便于整體施工;成型后的井蓋整體不變形、面層鋪裝與隱形井蓋底板的抗滑能力強、耐久性優良、便于開啟和維修。在支座底部加設四個卡柱,根據人行道兩側側石確定井座位置和高程,卡柱使用螺栓與井筒固定,并在支座外圈澆筑寬為40cm的混凝土保護圈,避免后期井蓋四周沉陷。